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
书名《有承担的学术》副标题: 中国现代文学学人论集作者: 钱理群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品方: 活字文化出版年: 2023-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4岁的北大教授钱理群又出新著,依然秉承他一向敢言的风范,书名《有承担的学术》就是一种鲜明的表态。
《有承担的学术》是钱理群知人论世的有情之作,集中书写了20余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人学者。钱理群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学人”的影响比“学问”的传授更重要,更根本,更带基础性。
全书分五辑,从“史家的风范”、“人的标尺”、“传统的构建”、“同时代人”、“怀念、回忆与祝福”等不同角度立意,评述、回忆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中王瑶、林庚、贾植芳、钱谷融等第一代学人,严家炎、樊骏、孙玉石等第二代学人,以及王富仁、赵园等与钱理群同时代的学人,其中既有对学人行谊的追述,又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立源头直述至今,兼有文学史、心灵史的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林庚先生、师母合影)
书中披露了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选定《鲁迅与周作人思想发展道路比较研究》,在当时周作人还属于敏感区,但是老师乐黛云支持,导师王瑶力挺,但是在毕业答辩时,还是遇到挑战,王瑶如何亲授“秘计”,乐老师如何精心安排,特地请唐弢坐镇。但答辩会上还是有争论,而且相当激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也是钱理群在人大读书时的老师林志浩基本不同意他对周作人的评价,严肃认真提出不少质问。钱理群按照王瑶先生的事先关照:“在论文关键处绝不让步”,因而据理力争。难解难分时,乐老师突然笑嘻嘻地插话:“时间不早了,你们师生俩就到私下去辩论吧。”不但舒缓了气氛,答辩也就自然转为投票阶段,而且顺利通过了。乐老师显然松了口气。师生俩微微一笑,都释然了。现在读来除了觉得情深,还可以窥见当时学术氛围的“真”。
(2021年钱理群与恩师乐黛云一起参加在北大召开的《安顺城记》国际学术研讨会)
另一篇是谈到谢冕的三宽:“宽松、宽容、宽厚”,认为不仅是治国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小至家庭,夫妻、父子、母女的关系,也都要讲“宽松、宽容、宽厚”。
钱理群回忆自己的学术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他老要做出格的事儿。1999年因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触犯了中小学教育界的既得利益者,而遭到大范围的批判。关键时刻又是乐黛云老师和汤一介挺身而出,发文辩护。
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这也是钱理群老师的发现和大声呼吁。
不管是研究生论文的打擦边球,进入敏感区,还是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教育机制的改革,钱理群始终有强烈的学者担当,他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与社会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深度考察,在学界与读者中影响甚广。
(2021年钱理群与恩师谢冕出席严家炎学术思想研讨会)
钱理群笔下的这些学人们极其纯粹,他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心灵的契合,但他们的精神气质、为人处世的方式、学术追求和治学方法,又各自不同:他们都是不可重复的活生生的“这一个”。
钱理群除了忆往怀人外,还提醒读者:人不能正确地认识、估量自己,不正视自己人性的弱点,不承认自我的局限,这也是一种遮蔽,而这样的自蔽不容易自觉,也就更需警惕。
审读:喻方华
关键词: